BBC巾幗百名:倡議性別平等 運動員收入男女差異縮小過嗎?
7399
BBC巾幗百名:倡議性別平等 運動員收入男女差異縮小過嗎?圖像來源,AFP/Getty
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 瓦萊麗婭·佩拉索(Valeria Perasso)Role, BBC國際服務 社會事務記者2017年10月24日在運動員收入排名的世界前100名當中,只有塞琳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一名女性。
根據福布斯(Forbes)排行榜,小威廉姆斯排名第51,年收入比世界第一收入的運動員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Cristiano Ronaldo)少6600萬美元(5000萬英鎊)。
美國女子足球隊在2015年贏得女足世界杯冠軍的獎金是200萬美元(150萬英鎊)。
但是,在前一年舉行的男足世界杯當中,冠軍球隊卻得到了3500萬美元(2650萬英鎊)的獎勵。
幾十年來,世界體壇收入的性別差異一直是常態,這只不過是其中幾個例子。
Skip 熱讀 and continue reading熱讀「沉默螺旋」下的台灣大罷免,中間選民為何說不?台灣「大罷免」慘敗的五個啟示中美瑞典貿易談判:美方勸中國在「十五五」規劃中向消費型經濟再平衡特朗普宣布對台徵收20%關稅 台灣業者為何表達憂慮End of 熱讀
不過,最近的研究卻顯示,男女運動員收入上的差距在過去大幅縮小。
BBC巾幗百名:是體育跟女性過不去?還是相反?女性與體育:研究顯示英國體育機構女性高層人數下降安迪·穆雷:女子網球手的付出和男人一樣多圖像來源,Harry How/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美國女子足球比男子更受歡迎,但女子隊的收入卻更低根據BBC體育部在去年六月發佈、針對68個不同項目的研究報告,如今有83%的體育運動獎金都是男女平等。
女性的報酬在過去3年一直在上升,而44項運動當中有35項的獎金都是男女平等。
這似乎是好消息,尤其是和過去相比——至2014年為止,只有70%的體育項目縮小了男女收入差距,直到1973年之前,仍然沒有一項體育運動的獎金是男女同等的。
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女性地位在當今的體育界遠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更清晰可見。」
不過,專家表示,改變的速度仍然緩慢,要達到頂尖收入持平將需要走「一段很長的路」。
「我們正在取得進步,但是速度就像冰川演變一樣(緩慢),」英國倡議組織女董事聯盟(Women on Boards)的總監菲奧娜·哈索恩(Fiona Hathorn)說。
「體育世界仍然是一個非常、非常男性主導的領域,而且其中有些運動項目當中的性別差異令人震驚。」
圖像來源,Shaun Botterill/ 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女子板球同樣在收入上遠遠落後板球、高爾夫以及足球是其中一些最嚴重不平等的項目,飛鏢、斯諾克和壁球等也較為明顯。
根據普華永道(PwC)的估計,全球的體育產業約值1453億美元(1100億英鎊),但遠不是一個男女平等的戰場。
聯合國婦女署的體育合作事務主任比特麗絲·弗雷(Beatrice Frey)說:「我想不出有哪個產業有這樣大的薪酬差距,真的。在特定的國家和項目當中,一個男人可能是億萬富豪,而一個(參加同一項目的)女人可能甚至達不到最低薪酬水平。」
最糟糕的項目在數以十億元計的職業足球產業,每一個級別待遇的性別差異均令人側目。
圖像來源,David Ramos/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皇家馬德里在上屆歐洲冠軍聯賽當中奪冠,獲得1800萬美元獎金,但女足歐冠的冠軍里昂則獲得不到30萬美元女董事聯盟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不僅是美國女子足球隊獲得的資金無法與男子相比,美國女子足球員的收入也比她們的男性同胞少四倍,哪怕美國男足在世界杯的第一輪淘汰賽即告出局。
如果要考慮總資金的話,這個差距還要更大。男女足世界杯兩項比賽的獎金都由同一個機構——國際足聯(FIFA)——決定,而FIFA給女足世界杯的總獎金是1500萬美元(1100萬英鎊),而男足世界杯則達到5.76億美元(4.37億英鎊),相關接近40倍。
根據立博體育(Ladbrokes Sports)的資料,前英格蘭男足國家隊隊長韋恩·魯尼(Wayne Rooney)每周入賬的薪酬是豐厚的40萬美元(30萬英鎊),英格蘭女足的隊長史蒂芙·霍頓(Steph Houghton)的周薪則是相形見絀的1600美元(1200英鎊)。
在其他職業體育項目也存在著同樣的薪酬差異。在高爾夫領域,美國公開賽的男子選手奪冠的資金接近150萬美元(110萬英鎊),是女子項目冠軍的兩倍。
比如新西蘭高球手高寶璟(Lydia Ko),她在2015年成為任一性別當中最年輕的職業高爾夫世界排名第一選手。
但是據《新聞周刊》(Newswekk)披露,她在那一年的收入尚不及美元巡賽(PGA Tour)排名第25的男子選手。
與此同時,男子板球世界杯冠軍所能獲得的資金比女子隊多近7倍。
而在世界上最著名的籃球聯賽美職籃(NBA)和女子美職籃(WNBA)當中,相似的收入差距同樣存在。
《新聞周刊》統計,WNBA當中收入最高的球員薪酬大致相當於超級有錢的NBA當中收入最低球員的五分之一。
BBC調查:男女運動員獎金的"性別差異"圖片報道:阿富汗女孩武功是怎樣煉成的?特別報道:2014全球男女平等狀況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據福布斯統計,詹姆斯是收入排名世界第二的運動員,他在上一個NBA賽季當中是最高薪球員「男孩俱樂部」專家表示,要達至平等,單是每一項目的管理機構設立男女平等的獎金製度並不足夠——贊助和代言費用、合約條款已經成為造成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比如在網球界,大滿貫賽事——即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四項大賽——已經在2007年引入男女平等的獎金製度,但是頂尖的男子球手的年收入長期高於女子,因為他們通常有更好的贊助合約。
這也是為什麼塞琳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在福布斯體壇富豪榜前100當中是唯一的女性。
《福布斯》雜誌體育記者庫爾特·巴登豪森(Kurt Badenhausen)在6月份名單公布時曾寫道:「前100名運動員的排行比任何時候都更是一個男孩俱樂部。」
「重量級的瑪麗婭·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在贊助合同縮水之後就沒能達到相應的級別。」
圖像來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俄羅斯球手莎拉波娃在藥檢不及格之後停賽15個月,代言贊助收入大減根據福布斯的統計,在前100名的運動員收入當中,這些額外收入佔了29%。
C羅在薪酬與獎金當中得到5800萬美元(4400萬英鎊),不過在此基礎上還另外有大約3500萬美元(2650萬英鎊)的贊助、代言和出場費入賬。
對於高爾夫球手泰格·伍茲(Tiger Woods)和田徑明星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來說,贊助費佔了他們收入的90%。
弗雷說:「體育產業當中的性別歧視從草根到精英級別都廣泛存在。」
「在草根級別,它可能意味著女孩無法參加那些傳統上被認為不是為女孩而設的運動,在早期便製造了偏見,然後這會伴隨她們走過青少年期,進而進入精英體育級別。」
然後,她說,這最終演變成不平等的贊助和個人推廣機會,令全世界大多數的女子運動員「不能保證通過參與運動維持生活」。
圖像來源,Thos Robinson/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退役的美國女足球員阿比·瓦姆巴赫(Abby Wambach)出版了回憶錄,並能夠四出參加活動——但退役後得到如此多掙錢機會的女子運動員並不多這種趨勢還一直持續到退役之後。
「對於退役的女子運動員來說,這一問題尤其嚴重。她們不僅從業就掙得不多,還很可能沒有養老金,沒有房子,沒有安全感,」哈索恩說。
「這就給女孩子塑造理想帶來問題:如果前途是這樣的,那她們怎麼還會想成為運動員?」
了解性別差異這種差異的根源,或許可以追溯到現代體育本身的起源。
很多不同的社會都將體育鍛煉視為與「肌肉發達的男性」密切相連的活動,其定義本身就與柔軟而體力較弱的女性設定想衝突。
圖像來源,Hulton Archive
圖像加註文字,1900年,英國人夏洛特·庫珀·斯特裏(Charlotte Cooper Sterry)成為第一個女子單項奧運冠軍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曾形容女性體育從人類視覺來說是一種「不美的畫面」,並認為女性參與體育將會令比賽「不切實際、枯燥乏味」並且「不合時宜」。
在當時的賽跑項目當中,女子項目的距離最長只到1500米,因為她們被認為在體力上無法達到更長距離的要求。
直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才實現每一國代表團均有女子運動員參賽的局面。
於是,體育界的薪酬差異可能與更廣泛意義上的不平衡有關——女性參與體育的人數,明顯就低於男性。
倡議組織體育女性(The Women in Sport)的首席執行官魯思·霍達維(Ruth Holdaway)說:「參與度的問題可以追溯到從學生時代:它從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好萊塢明星吸金榜為何男女有別?記者來鴻:"不盡完美"的女漢子天堂漫話英倫:英國女兵上火線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英國一項研究顯示,近半數女孩子到青春期就不再參加體育運動霍達維說,這和她們對身體的意識有關,她們如何理解自己的身體,以及她們所面對的有關性別的刻板印象。
聯合國女署的數據顯示,令人驚訝的是,有49%的女孩到青春期的時候就放棄參加體育運動,而研究顯示,這一事實影響到了之後的職業和精英訓練。
打開電視另一個越來越被廣泛認同的事實是,收入性別差異也是體育越來越商業化的一個副產品,因為這當中媒體版權扮演著重大的角色。
根據明尼蘇達大學塔克女性體育研究中心(Tucker Centre for Research on Girls and Women in Sport)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體育媒體報導當中只有4%是給女子體育的,儘管體育參賽者當中有40%是女性。
圖像來源,Doug Pensinger/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重大賽事的媒體轉播是很多運動員收入的主要推動力而在這少量的轉播時間裏,女子運動項目的報導也更多是帶著性別標籤。塔克中心的總監瑪麗·喬·凱恩(Mary Jo Kane)說,女子運動員的畫面較多是在賽場下以及不穿運動裝備的時候,凸顯「她們的性魅力而不是運動能力」。
於是,很多人會說,女性掙的錢比較少,是市場主導的結果,因為女性體育不像男子體育那麼流行,也「沒那麼好看」,所以結果就是它獲得的轉播收入較少。
「巾幗百名」是什麼?
BBC巾幗百名每年都會提名100名來自全球各地深具影響力及鼓舞人心的女性。今年我們向她們提出挑戰,嘗試解決現代女性面對的四大問題:「玻璃天花板」(女性仕途上遇到的障礙)、女性識字率、女性街頭被侵犯、運動的兩性不平等。
我們希望讀者們能夠積極參與,想她們提出你們的主意。歡迎各位在社交平台Facebook、Instagram及推特上使用#100Women與她們交流。
平權倡議者會說,這是一個「雞和蛋」的循環——觀眾不為女子項目感到興奮,因為它在媒體上的曝光度極小,而媒體則會說女子運動員得不到足夠的受眾關注,以此為理由不予更多報導。
「這是不合理的理據,你必須首先在多層面上投入,包括市場和推廣,才能得到大眾更多的關注,然後才會得到更好的回報,」弗雷說。
「假如我們好幾代人的文化都是更習慣看女人而不是男人打橄欖球或者踢足球,我們就會覺得男性參與體育是件新鮮事,」哈索恩。
專家表示,體育界的差異其實是體現更廣泛的性別不平等,而這又進一步引向其他更微妙的性別歧視。
比如,直到最近之前,女子足球員在國際比賽當中還一直被要求在人造草坪上比賽——這種場地品質被認為是不如男足比賽的天然草坪。
Play video, "是体育跟女性过不去?还是相反?", 節目全長 1,5501:55音頻加註文字,BBC巾幗百名:是體育跟女性過不去?還是相反?然後還有名稱和說法,聯合國一份關於女性體育的文件稱:「『世界杯』被預設是男子的,而女足世界杯則要在賽事名稱前面加上『女子』的字眼。」
榜樣雖然進步有如「冰川演變」,但是改變仍然是向前的,而且差異也正在縮小。
網球通常被當作是一個閃亮的例證,從2007年開始,四項大滿貫賽事均開始實行男女子獎金平等的制度。
事實上,這個過程早在1973年的美網公開賽就開始了。當時的世界冠軍比利·簡·金(Billie Jean King)和另外一名女子球員創辦了女子網球聯合會,為性別平等出力。
田徑也成為了良性措施的模範個案,特別是在過去五年,國際田徑聯合會(IAAF)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以及年度的鑽石聯賽均開設了無性別差異的獎金製度。
其他據稱已經在實行平等獎金製度的運動還包括滑冰、射擊、排球、跳水、帆船、帆板、跆拳道以及一些自行車項目等等。
也有證據顯示,女子體育電視轉播的吸引力在增強,社交媒體在無分性別地在全球增加運動員知名度的趨勢上扮演了一部分角色。
還有運動員本身,也多次為反性別歧視發聲。
比如去年,美國女子足球聰明當中的五個最有名的球員就向她們的僱主美國足協(US Soccer Federation)發出投訴,抗議待遇上的性別差異,而曲棍球隊也試圖通過抵制比賽來尋求薪酬平等。
圖像來源,Martin Rose/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美國女子冰曲隊最近為爭取平等收入而抵制一項國際賽事,最終得償所願但是倡議機構表示,仍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首先,在決策職位上就需要有更多的女性。
英國女董事聯盟的一份報告發現了一個在各項目廣泛存在的問題,在很多管理機構的決策職位上,只有不到30%是女性。
在受訪的28個國際體育聯盟機構當中,決策層職位上只有18%是女性。在129個國家的奧委會當中,這個數字還要更低,並且還有所下降——目前決策層職位上的女性戰16.6%,比2014年的17.6%要低。
專家表示,問題的根源在於女性在人生初期是如何參與體育運動的,而任何想要改變收入和參與度性別不平等的嘗試,都應該從學校開始。
在學校體育領域當中實行男女同練或許能帶來積極作用,令女孩子樂於長期參加體育運動,並且考慮成為職業運動員。
「我會想從小學開始就推行男女共同參加同一項運動,因為在那個階段,兩者在體力上並沒有重大的差異。如果在教育體系內,孩子們開始一起參加運動,將會在社會上產生真正的改變,」哈索恩說。
霍達維則表示:「如果我們要在長遠當中縮小差距,我們真的應該幫助年輕女孩子改變她們的行為模式,令她們明白運動是快樂的,她們和男孩子一樣有能力參與。」
圖像來源,SolStock / GETTY
圖像加註文字,早期開展男女合練的體育活動能夠從長遠縮小收入性別差異改變商業代言和贊助模式,也是走向收入平等的重要一步。
對於女子賽事的推廣來說,有一個尚未開發的市場,而專家們相信,它不僅在原則上是公平的,而且是一種很好的投資。
費雷說:「這不是一個慈善的事情,而是一種聰明的商業決定。」
「很多企業現在對性別平等很有興趣,如果我是一家贊助的公司,比如說要贊助英超,我就會問我自己『這對於我的公司來說是一個合適的形像嗎?』『它對我的品牌來說是不是太男孩氣了?』,」哈索恩說。
「『我們有50%的客戶是女性,但我們將99%的錢都用來贊助一項男子運動,這是對的嗎?』它顯然不對。」
圖像來源,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專家認為,讓更多女性參與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運動有助於改變收入上的性別差異專家們相信,最終需要的是一種文化上的轉化——女性不再被視為「次級運動員」,就像她們在社會當中不應該被當作二等公民一樣。
「雖然比利·簡·金從40多年前就開始推動平等,但我們在體育領域仍未擁有真正的平等,」哈索恩說。
「我們已經在前進,但我們尚未到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