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乒乓球界的鸡肋比赛:乒乓球世界杯
5744
前面在《为什么世乒赛冠军被称作“王冠上的宝石”,而不是奥运会?》一文中,许多朋友就奥运会、世乒赛甚至全运会谁更有分量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本章暂时不继续此话题,而是转过头来说一说乒乓球世界杯这个比赛。
而不管上面三个比赛怎么样,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世界杯的分量应该是最低的。那么世界杯是一个怎样的比赛呢?
和奥运会、世乒赛相比,世界杯比赛参赛的选手是最少的,只有十几个,一般是每个洲的洲际冠军,世界排名的前几位(6位吧),然后是上届世乒赛或世界杯冠军(现在是世乒赛,以前是世界杯),再然后是几个外卡的,最后可能加一个主办方东道主国家的选手。
首先我们就要看到,这十几个人里面那些什么非洲冠军啊美洲冠军啊澳洲冠军啊,基本都是打酱油的。本来人就不多,还“滥竽充数”,这就让世界杯在乒坛的声誉很是一般。美洲非洲澳洲的冠军一般就真只有中国省队的水平,但是他们能参加世界杯而郝帅陈玘这种人可能一辈子都参加不了(事实上郝帅确实没有,陈玘也只参加过一次),这样的比赛你说说有什么分量?
所以世乒赛在专业运动员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因为这是实打实的乒乓球界的盛典特别是男单冠军,代表了乒乓球界最高水平(女的最高水平肯定不如男的,这点没什么好怀疑的)。至于世界杯,虽说也算是世界大赛,但分量的话……
以下文字来自第49届萨格勒布世乒赛男单决赛时王涛和蔡猛的一段聊天记录,纯凭记忆,记错了别怪我。那场比赛本来是刘国梁和蔡猛一起点评的,第三局后刘国梁说要去“感受场上气氛”,于是王涛便接替了他。当蔡猛问及马琳的大赛成绩时,王涛说:
“马琳虽然也拿过世界杯,但毕竟在专业领域,世界杯不怎么入流……”
同样,在47届巴黎世乒赛决赛的时候,点评的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应该是姚指导)就说世乒赛男单冠军是“王冠上的宝石”,欧亚选手竞相争夺,互不相让。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好吧我承认自己是看不到他表情的)。
原标题:《乒坛二十四年(4):乒乓球世界杯,不是足球世界杯》公众号:quanyanyyy13(全言作品)
